首 页
研究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在研项目
学术交流
通知公告
 
 
 
  首页» 研究方向
  旅游景区地研究

  从国际上看,旅游目的地研究始终是一个明确的主题,世界旅游组织也倡导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改善旅游目的地环境。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要求看,要达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近年来,本方向紧紧围绕着旅游目的地这一研究方向展开研究。毕业于日本立教大学的朱专法博士,十余年在国外从事旅游管理研究,赵艺学等赴香港的大学开展学术访问;聘请了日本著名旅游目的地研究专家立教大学的沟尾良隆教授为本方向的客座教授。通过派出请进的途径,引进了旅游管理先进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加强国际交流,形成一支视野开阔,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本方向从国际化和地方特色两方面入手,探索旅游目的地研究的各种课题,推动了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特色鲜明,成果突出,既重视对地方旅游的许多重点课题的深入探讨,又重视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对于实现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目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山西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古迹文物、革命史迹、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但山西作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却远谈不上旅游经济大省,其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和旅游规划不到位。为此,我们紧紧围绕山西旅游资源评价和旅游规划开展工作,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本方向研究仅仅围绕着山西旅游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成果凸现了应用性特点,对于山西省的旅游资源开发起到了指导、借鉴和推动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皇城相府、王家大院等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实施,使这两个景区进入了山西十大旅游景区之列。本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山西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与管理

  山西文化遗存覆盖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现有旧石器遗址400余处,新石器遗址3900余处。现存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达18118处,其中木结构建筑9000余处。古建筑已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271处,省级保护单位的662处,居全国之冠。全省现存古代彩色泥塑12712尊、壁画23052平方米、石窟寺和石刻造像300余处。历史名城5座,世界文化遗产2处。此外还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发展山西旅游必须对山西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深入的清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旅游业创造价值的根本和核心是文化,而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山西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绵延流长,为山西的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山西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并且把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新型的优势产业之一。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对文化内涵的发掘,这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方向将努力为此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旅游研究中心